教育部副 部长刘利民5日表示,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教育部已经完成制定考试招生总体方案,即将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之后,修改完善,印发实施。
刘利民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是我国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系统性综合性最强的一次改革,将显著扭转应试教育倾向,为亿万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和成长途径,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刘利民透露,在总体方案的框架下,将陆续出台包括小升初、中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改革办法等多个配套实施意见。
小学初中
规范19个大城市择校问题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教育部已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即将印发,在合理划定入学范围、有序确定入学对象、规范办理入学手续、全面实施阳光招生、不断减少特长招生、大力推进均衡发展,实行学区化办学等方面对各地提出明确要求。
“择校问题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相对来讲比较突出,我们拟专门就19个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规范入学工作提出指导。”他说,此外还要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为依据的招生方式,完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
高中阶段
学业水平考试不再用百分制
针对《决定》提出的“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刘利民说,今后的考试主要考查学生高中学业完成情况,将分别采用合格和等级方式来呈现考试成绩,不再用百分制,避免“分分计较”。学生也将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和优势,自觉选择部分等级性考试科目来参加考试,每一门课程学完即考,“一门一清”,避免毕业时“一次考三年”的压力。
“我们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一门课程可以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同时计最好成绩。”他说。
高考
减少科目 外语一年考多次
近年来,高考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民众对综合素质评价能否客观真实的质疑不绝于耳。刘利民说,我们要着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健全信息公示等诚信机制,确保材料真实可靠。
他还向记者强调,国家要改革统一高考,改革的重要基础,就是统筹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各自的功能定位。在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减少高考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探索外语科目一年多次的社会化考试,学生可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使外语考试、成绩、表达和使用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据新华社
专家解读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评价研究所副所长刘天才
西安做法与方案有所吻合或是“19个大城市”之一
昨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称,已经完成制定考试招生总体方案,拟专门就19个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规范入学工作提出指导,陕西师范大学教育评价研究所副所长刘天才预测,西安很可能成为改革城市之一,因为西安此前改革做法与此次方案有所吻合。
一:拟指导19个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规范入学
教育部:择校问题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相对来讲比较突出,拟专门就19个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规范入学工作提出指导。
专家解析:“西安应该会是改革城市之一。”刘天才说,从城市容量、教育发展程度和影响力来说,西安人才储备量位居全国前三,而且很多教育试点都在西安进行,所以西安成为19个重点大城市之一的可能性很大。
二:“小升初”就近免试入学学区化办学
教育部: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教育部已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即将印发,在合理划定入学范围、有序确定入学对象、规范办理入学手续、全面实施阳光招生、不断减少特长招生、大力推进均衡发展,实行学区化办学等方面对各地提出明确要求。
专家解析:刘天才说,西安的公办初中一直遵循按照学区划分免试就近入学,这和教育部目前的提法是一致的,而西安教育改革的亮点是民办“小升初”综合素质评价,依据5·26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和综合素质报告单进行招生,尽力达到阳光招生,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三:中考增加综合素质评价
教育部: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为依据的招生方式。
专家解析:刘天才说,中考除了现有科目外,其他科目不作为招生依据,而且一考定结果,对所有学生的要求都很高,这无形增加了学生压力。对其他科目进行学业水平考试、压缩中考统考科目、一年多考,这些都会减轻学生负担。
同时,综合素质一直被忽视,在中考评价中没有作为依据,西安市今年中考科目新增综合素质考试,通过试题告诉学生和家长综合素质包括什么,让学生和家长都重视综合素质,这是有意义的。不过他认为,综合素质通过测试是无法评价出来的,评价方式仍需探索。
四:优质高中“定向生”区域内初中教育部:完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专家解析:“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做法,和西安大学区定向生政策是吻合的。”刘天才说,西安今年中考新增一项变化,就是在去年定向生录取成绩不低于录取学校统招录取线下50分的基础上,增加了“大学区”成员学校考生报考所在大学区内的高中学校定向生,录取成绩不低于该学校统招录取线下60分,较去年“优惠”10分。这和此次提出的方案是吻合的,有利于薄弱学校的发展和教育资源的均衡,而且西安的做法相对超前。 本报记者赵瑞利
专家解读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分数+等级+合格 每一分“决定值”更大了
针对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昨日透露的“考试招生总体方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采用合格和等级方式来呈现学生的学业水平,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方式,”他说,早在2008年,江苏省高考已经实行了这种模式,但改革后依然没有解决“一考定终身”的问题,反而加大了每一分的“决定值”。熊丙奇举例,比如说,江苏省高考从2008年起就是采用高考和学业测评的方式,即“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语数英三门为高考统考科目,而将剩余科目(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采用“七选二”的方式选择测试,如果学生选择物理和化学的话,成绩用ABCD来呈现优劣,那他剩余的历史、政治、生物和地理就变成必测科目,只需要达到合格水平。
“这看起来让高考方式从分数解放出来,但实质上并没有改变高考决定性作用,反而让每一分变得更重要了。”熊丙奇举例,如果一个学生今年想考南京大学,他可能就需要在选测等级拿到AA,高考需考到最低投档线370分(总分480分)以上,这样一来,对于全省达到选测等级AA以上的学生,原本710分(原先高考总分)所需要拉开的分数段人数,就会更集中地体现在480分中,无形之中加大了每一分所代表的“决定值”,学生差一分,就可能在全省排名落后上千名。“这样一来,多考一分就变得更重要,所以用更改考试方式,却不改变招录模式,来解决‘分分必争’的问题,是不现实的。”
“实行高考改革,必须与考试、招生分离同步推进。”熊丙奇说,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优势,和学校成为双向、甚至是多向的选择。目前最有可操作性的方法,是把已经尝试的90所高校自主招生与集中录取脱钩,将自主招生移到统一高考之后,并把统一高考的功能从目前的选拔转为评价即可。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大学可自主提出申请的成绩要求,达到申请成绩要求的考生可自主申请若干所高校,大学独立进行录取,每个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
熊丙奇介绍,这样可以让招考相对分离,既落实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同时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如果操作成熟,就可以进一步在此基础上改革考试、实行一年多次考试,最终形成多次考试、多次选择、多次录取,建立起全新的多元评价体系。“这种方式就是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招生的方式,实践证明,并不存在技术